不要把封建迷信思想带给孩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8-07-12 14:35:35
小时候家里人常说:小孩儿呀,不能吃猪尾巴,不然长大会摇头晃脑。
那时候我刚七八岁,每当饭桌上偶尔出现一盘猪尾巴,好奇心简直突破天际。
问我妈妈为什么不能吃,她也说不上来个一二。后来等到我十几岁,才第一次敢吃猪尾巴。
类似的迷信大部分人童年都听过不少,大人们可能也就随口一说,他们自己都不一定都会当真。
但一个几岁的孩子很容易就信以为真了,即便长大后,也会受到影响。
用迷信来哄骗小孩,真的是非常非常糟糕的教育方式
▲迷信杀死了好奇心
小孩子长牙的时候一般是两颗两颗长的,如果是长单颗牙表示这孩子福气不好。
起床要拔梳子的齿,或者摸一下它,可以破解掉不好的东西。
晚上不能剪指甲。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以上是我从身边朋友中收集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童年迷信,内容之多,涉猎之广,父母们的想象力实在令人佩服。
这些“不准”和“不吉利”对小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扼杀了他们本应有的好奇心和学习机会。
◎孩子第一个好奇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
大人给小孩子灌输的迷信,一方面是为了制止小孩做某件事情,给他建立规则和禁忌。另一方面是对孩子求知欲和探索欲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索性用一个简单的说法敷衍一下。
当你告诉小孩敲碗筷会沦为乞丐时,他就失去了一次要学习餐桌礼仪和礼貌待人的机会;
当你告诉小孩绑在手腕的橡皮筋会吸血时,他就失去了一次对人体流动的血液感兴趣的机会。
如果说父辈用迷信的故事教育你是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而你仍用这些把戏去哄骗下一代,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用小迷信骗孩子,或许轻易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但等到他突然认知这些恐怖传说的真相时,那扇探索自我和世界的大门早就被关上了。
▲孩子变成了“迷信的鸽子”
费尔巴哈这样形容迷信:
“一只鸟飞过,我跟着它来到了一个美妙的水源,这样,这只鸟便宣示了幸运。
又如一只猫在我刚要起步时横穿过去挡了我,结果这次出门很不顺当,这样,这只猫便是不幸之预言者。”
这些强加的关联或者两件无关的事情硬被拼凑到一起,这时候我们就像行为主义学者斯金纳在小箱子里养的鸽子,他称之为“迷信的鸽子”。
一群饥饿的鸽子被放到箱子里,上方每隔15秒会有食物掉下来。
但是鸽子们一开始并没有发现这个规律,反而认为是自己做了什么,比如说朝特定方向抬了头,或者抖动了翅膀,或者姿势奇怪地摆动,才让食物掉了下来。
对小孩子而言,他们在世界观没有建立完全的时候,最容易根据一些现象来建立自以为的因果关系。
就好比说,一句简简单单的“吃猪尾巴会摇头”,当时那么确信的我,就会建立猪尾巴和摇头之间的关系。
并且如果当时我好奇心再旺盛一点,真的偷吃了猪尾巴,然后又在之后某个时间里出于其他原因发生了摇头的情况,那么对年幼的我来说,这个谣言就变成了真的。
我会由一个小小的迷信,建立起自己一整套对世界的“迷思”。
▲神秘的恐惧感影响性格
迷信和一般意义上的命令、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带着一种神秘莫测的禁忌感,给人以深刻的恐惧。
如同斯宾诺莎所说的:
迷信由恐惧而生,也由恐惧助长。
成年人这些迷信的说法,多半是由于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总有那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总会发生奇怪的现象,这些就成为了文化中的禁忌:
不可以去看流星哦,否则家人会过世;
不可以指彩虹哦,否则你手指会变弯;
不可以乱敲碗筷哦,否则会沦为乞丐。
这些即便是一个成年人听到,也多少会心里发毛的话,完全可以想象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
对于孩子来说,一句无心的迷信就像是一粒种子,悄悄埋在他们心里。
长大以后,也是颇费一番功夫,才能克服掉幼年被迷信征服的恐惧,有些人是说服自己要相信科学,有些人则真的一直不敢做那些事。
很多家长常常会跟小孩说:你如果不乖的话,就会被XXX(当地传说中的鬼怪,或者某种神秘的东西)抓走哦。
那么这个小孩要面对的不只是 “被家长骂”这一现实层面的恐惧,还有那些来自超现实部分的恐惧。
当孩子的所有知识来源仅限于家长时,这个恐吓的威力,远比你想象中要严重。
胆小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内敛,在塑造性格的年纪,你的恐吓正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敷衍和命令毁掉了信任感
中国人极其容易跟父辈之间产生矛盾,这也是所有家庭伦理剧热衷表现的话题。
追其根底,在父母与子女建立最初的信赖关系时,就出了大问题。
在中国大火的小猪佩奇里有我们该学习的教育观:佩奇的父母从不责打和哄骗孩子,他们循循善诱,与孩子们平等交流。
童年正是孩子与他人、世界建立信任感的阶段。一个孩子能否对自己怀有信心,对外在世界是否充满希望,身边的环境能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这些都会直接成为他世界观、自我建构的一部分。
即便他们长大以后不再相信那些迷信传说,但打小耳濡目染,还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们会反复思量:大人说得对不对?那些事情真的会发生吗?我可以信任他们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吗?
简而言之,这种看似无伤大雅的“欺骗”,也许是想控制或者命令小孩,也许只是单纯想逗逗他们。
不管怎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赖感从来不是在一天之间消散的。
“ 如果你想玩踩泥潭,首先要穿上靴子 ”
▲消极的自我暗示
在父母的迷信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会产生非常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的行为对所发生的事情无济于事,这个事情的发生是“外控”的。
无助的时候,他会寄希望于一些身外之物,并赋予它们意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削弱,并且还会得到自我强化:
“咦,带着护身符运气真的会变好!”
(正强化)
“即便护身符不是每次都有用,但我新搬去的地方确实风水好,再也没有水逆事件了”
(负强化)
这还算是比较积极的自我暗示,但如果一个人从小听到的都是消极类的迷信,比如XXX不吉利、XXX会不好运的话,那么习惯成自然,这个孩子长大以后的思考路径很可能也是偏消极的:
今天下雨,会有坏事发生;
我是4号,比赛一定会输;
今天我右眼一直跳,完了完了要狗带了……
香港社会福利署的广告其中一句台词深入人心:
打球才下雨,难道老天爷都不喜欢我吗?
事实上,这叫做“自证预言”。
简单来说就是,在心里期待或者特别相信什么事情的发生,那么客观上,这种心理作用会对事件本身产生影响,说不定这件事就真的发生了。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曾说:“如果人们把情景当做是真实的,那其结果也将成为事实”。
不妨去观察一下你身边那些善于给自己做消极暗示的人,也许他们就生长在一个给予他们很多消极暗示的环境当中。
这一代年轻人多少也还是在父母各种迷信恐吓下长大的,只不过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希望你的童年有满满的安全感,如果没有,我们共同把这份责任感传递给所有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传递给下一代。
热门资讯
-
高中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
2021-12-09 -
学好高中数学,牢记这五大步
2021-12-09 -
★青岛小升初民办校通过什么方式报名
2018-11-09 -
★2019年青岛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
2018-11-08 -
志愿填报之“提前批”答疑解惑
2018-11-08 -
同宗同名却不同校的大学,别报错了!
2018-11-08 -
高中英语10种写作体裁
2018-11-08 -
地理、生物等级考对2019青岛中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2018-11-08 -
★青岛初二学生物理补课老师哪儿有
2018-11-06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