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落第长安与杂诗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2-11 12:51:5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考试都是很重要的,在古代的人们更是想着中举,榜上有名,对于落第的考生们来说都是很心酸的。下面将给大家提供的是落第长安与杂诗相关的一些资料,同学们可以看看,诗人落第后是怎样的一种微妙的情思。

落第长安

唐·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杂诗

唐·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作者]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赏析】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唐代诗人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落第长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诗以设疑起句,诗人本来有个充满幸福和温馨的家,但不能回去,还要留在异地他乡。这种设疑的手法,促使读者往下读。“耻”、“失路人”揭出了谜底——政治清明却金榜无名,作者这个落榜之人只能无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为害怕家乡的花鸟会耻笑于他。从“莺花笑”三个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鸟都会耻笑他,那么人会怎么样?结果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虚写实,用“莺花笑”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细腻而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既然害怕遭人耻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对家园的思念又是那样的深切!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和有家难归的无奈在诗中表现得极为深切,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的无声呜咽,这种压抑的情感,更让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鸣。

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由于手法灵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无名氏的《杂诗》采用“乐景衬哀情”的笔法以想象中的故园梨花溪月之幽雅高洁来反衬游子客居异地,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怨。前两句交待诗人羁旅长安,有家难归的困窘。三、四两句想象故园旧山之景,抒写思乡念亲之情。“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小溪潺潺,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故乡的梨花啊,美丽高洁,幽雅迷人,可是对于飘泊在外的诗人来说,是不能属于“我”了。“不知今夜属何人”问得何等伤心,何等苦涩!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溪月梨花越是空蒙优美,就越能够反衬出游子归程无期的苦闷忧思。

【练习】

1.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请分析无名氏的《杂诗》是如何“虚做”的。

2.花月本无情,可是我们读起来却感到有情有义,无名氏是怎样将“无情翻出有情”的?

3.请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答案】

1.《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而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深细,更含蓄,更带普遍性,更具有触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

2.《杂诗》后两句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小溪潺潺,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何等苦涩的心情啊!诗人的感情含蓄而深情,意味隽永。

3.两诗都表达了落第后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愁苦,游子归程无期的忧思。然而,常建的《落第长安》更多的表达出落第后的沮丧和羞愧,视野狭窄,境界狭小。而无名氏的《杂诗》则更多的表达了游子客居异地他乡,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怨。将思乡之情抒写得深情动人,含蓄蕴藉,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上面给同学们分享的是落第长安与杂诗,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的看看上面的资料,也可以当做是阅读试着做一做上面的一些相关的题目。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