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林浦的淡泊美文赏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2-08 13:00:38


林逋是浙江大里黄贤村,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他幼时就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描写林浦的文章:林浦的淡泊美文赏析,大家可以看一看。

林逋(967或968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善绘画、书法。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古代的文人,真正淡泊的很少见,大多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一则为“官”念所困,名利的诱惑实在太大,一则为名所牵,为利所累,但总也乐此不疲。在宋代,林逋却是一个例外。

史书上说,林逋少孤,安于贫穷,不求仕进,不慕荣利,不为章句之学。活得何等洒脱,何等自在!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林逋一生多与山、水、云、月为伍,待月、看山、种竹种花、养鹿养鹤、养凫养猫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乐趣。他曾在《深居杂行六首》的序言中很明确地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与愿望:自己不求像诸葛孔明、谢安石那样蓄经国济世的宏伟大志,只希望在鱼樵之外,写一点小律诗,抒写自己的情怀,描写林麓的胜境。于是,在平静的生活中,他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把自己在自然美中的感受饮唱描摹,奉献给世人。也许不是为了奉献给世人,只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据《宋史》记载,他常将诗作随手丢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保存下来留传后世?他说我要隐居林壑。既为了藏名当世,岂有意留名后世?然而“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所以现在还保存了三百多篇。

沈括《梦溪笔谈》载,林逋蓄养了两只白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客坐为开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飞鹤为验也。”林逋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西湖、孤山附近,所以在林逋的眼中西湖是永远看不够的。正如苏东坡所言:“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名差少肉。”

林逋在临终前写了《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告别人世:“湖上青山对结庐,墓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隐居本为表明此人虽有高深的学问,或治国安民的本领,但对功名利禄没兴趣,只想独自住在林泉幽深的山中,过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生活。但越是这样,隐居者的名气就越大,越为人敬佩而广为流传。真愿意远离尘嚣,视功名富贵如浮云,一辈子过清苦的隐居生活的人,能有几个呢?绝大多数,都是以退为进,利用隐居提高自己的声望,希望最终传入皇帝的耳中,使皇帝觉得这是位有用之才,下诏书召“隐者”到朝廷做官。但林逋没有这样,他的心是如此的纯净淡泊,如此方才有了与大自然的结缘,才会有与大自然的静静对谈。于是在他的眼中,梅成了可以倾诉的对象,鹤也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于是大自然的万物升华了,淡泊成就了真正的自然诗、本色诗,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林逋找寻到了自己的好位置,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林浦的淡泊美文赏析,林浦特别喜爱梅花,他写有大量咏梅的作品,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