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中生对家长的反抗心理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10-13 16:38:32


  反抗就是指被支配着对支配者的各种攻击行为。在初三的学习阶段,反抗是初三学生共同的表现。家长作为孩子们接触最亲近的人也成为了孩子反抗的第一个对象。初中生对家长的反抗心理是要遏制的,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少年初中生反抗性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简单地列举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反抗父母的监督或干涉;2。批判父母的意见、行动、态度;3。固执自己的意见、兴趣、爱好和计划,拒绝父母的批评或评论;4。要求保障独立行动的权力,特别是与同学朋友一道活动的自由;5。强烈抵抗对个人秘密的侵害;6。改变童年期培养起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放学回家与父母打招呼,等等。一般说来,初中生对双亲的反抗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不合理要求的反抗。

  其主要表现是初中生对父母陈旧观念的不满,常常与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相冲突。许多家长只抓学习分数,不重视初中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限制交往范围,使子女精神负担重、生活单调枯燥。不少父母对少年子女交往的指导往往局限于了解子女是否受到坏的影响,至于子女的交往内容、交往水平、交往能力等就不太过问与指导。这种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不能满足初中生渴望与同龄朋友交往及独立性的要求,从而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而时常发生冲突。

  其次,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父母家长式作风、地位不平等的反抗。

  初中生开始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性,他们主观意识到自己是成人,要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要求成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初中生对家长往往不能以身作则、搞特殊十分不满。同时,由于初中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与渴望理解、得到指导的需要,因而他们时常盼望能与父母倾心相谈,听听长者的意见。然而往往得到的是长者高高在上的威严的压抑,结果造成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是若即若离,常常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表示不满而发生冲突。

  第三,初中生反抗性是对合理、正确的教育的错误反抗。

  初中生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往往存在偏激和执拗的情况,这是他们独立性发展还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初中生渴望独立自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由散漫的生活,如果目的达不到就好发脾气,与周围人、包括父母发生冲突。这种畸形发展的独立性往往是接受社会不良影响的土壤,其结果,只能是对父母正确的劝告、合理的要求教育也发生反抗。

  有些心理学、教育学论着明确认为,初中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对成人社会的“反抗期”,从而也是最“难教育的时期”。这种理论认为反抗是少年期固有的特征,少年初中学生与父母必然关系紧张。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对于少年期学生的“反抗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都看成是消极的东西,初中少年的“反抗性”实质上是初中生开始的独立性这个少年期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正是这种“反抗性”推动着他们从童年期的依赖性中解脱出来。作为父母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把少年期的“反抗性”作为一种积极因素,正视它、满足他们独立的要求,才能使教育走在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促进初中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如果把少年期的“反抗性”视为消极的危险因素,而予以防范、压抑,不仅会招致初中学生更大的反抗,使少年子女与自己关系紧张,还会阻碍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初中生对家长的反抗心理,看是简单。但是如果反抗心理过重就会有一定的反抗过激行为出现,所以在家要时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反抗心理的出现,以及准时的帮助他们困难解决反抗的心理。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