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5上海卷作文-学大教育点评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6-10 09:57:43


王伟

学大教育老师

学大教育上海分公司教研负责人,学大教育上海语文研修班负责人,一对一语文教学优秀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不断进取,学习与借鉴多方成果,逐渐形成自己“互动善诱,启迪开智”的教学方法,并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探索出“以数学的视角学习语文”的新教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零碎散乱的语文知识轻松地量化掌握。在分公司刊物《微光》上发表优秀论文《如何让语文动起来》,新浪博客中开辟《上海中高考语文工作室》,深入探究上海高考,目前正着手组织优秀教师编写《最高考系列•语文(上海适用)》特色课程。

【试题解读】 
上海高考语文写作,自2009年起,摒弃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开始着重考查材料作文。 要求考生本身对材料深度分析的能力与行文的思辨性,一直是上海高考作文的重头戏。可以说,上海卷作文命题有着思辨和人文两大特色,而2015年继续在“稳重求变”,在哲理思辨中踽踽前行,保持这个态势,在全国高考作文题中独树一帜。 
2009年至2014年上海作文命题材料呈现由“典籍格言”逐步转向“生活常理”。包括今年新出炉的“和谐的自我”,亦是延续了这一趋势。其命题趋向,不仅考查学生对于社会生活是否有广泛了解,还考查他们对现实生活是否有思考和认识,考查他们对社会问题是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和见解。一切高级精神层面的东西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生活的关照思考就是对社会的思考。 
整体来说,2015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具备以下特点: 
其一,人文性。侧重人文关怀,关注自我,体现哲理性一直是上海语文追求的目标。从“板桥体”到“带着尺子去钓鱼”,从“一切都会(不会)过去”到“心灵深处的微光”,从“还有更重要的事”到“自由不自由”,再到今年“和谐的自我”,多年来,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努力彰显其独具的人文与哲理兼具的特色。今年上海卷的作文题是如何处理心中“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进而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材料依然体现出对“人”,对“自我”的关怀,并且强调要达到“和谐的自我”,从题材和立意看,无疑体现出了对生活、人生、自我着重关注的命题特点,着重考查对现实生活中要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如何好处理心中“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即考查考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人事,对这一问题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材料中提到了两个重要概念:“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这两个概念确指什么需要考生结合自我的认知,加以提炼。“坚硬的东西”可指代一种意志,也可以是指一种信念,或是一种精神;“柔软的东西”可指代情感,或指代道德品质。从其所指代的内容上看,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也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性。 
作文以“和谐的自我”作为核心论题,本身即充分显示了社会对自我的重视,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精神。材料的语言简洁朴实,审题难度不大,这些也是文题具有人文性的极好明证。 
其二,,思辨性。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材料在注重强调“自我”人文关怀的同时,也侧重强调”如何对待他们“与“能否造就”,这就意在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如何处理好“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的”关系,材料本身已经寓有很明确的思辨性。这个命题属于关系型材料作文,写作重点可以采用既…又…,或者不仅要…更要…,或者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抉择对待“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进而达到自我的和谐。 
具体而言,其思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对于人生或社会发展困境的“和谐的自我”,如何对待“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人们的选择具有两重性。在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判断里彰显了深刻的思辨。②材料中提出的观点具有思辨性。每一个个体的人既要有坚硬的一面,也要有柔软的一面,这样才是一个鲜活而和谐的人,而不是“神”。只是针对不同情况,二者之间可能会有所侧重,需要辩证对待,不可偏废。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这些表面或隐含的观点,都具有思辨性。 
【写作指导】 
考生应该怎样去写这个题目呢? 
1. 深刻立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是使文章出类拔萃的关键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如果能使自己的作文立意深刻,则更是会让自己的作文生辉不少。在考场作文中,如果相同的一个角度,写的人多了必然出现撞车效应,要想鹤立鸡群,谈何容易。选好角度之后,更应兼顾“别开生面”和“立意深刻”两个方面,选别人没有想到的或把立意能够提升到对人生的深刻见解角度,写自己独有的见解与感悟,才能超凡脱俗。 
可选立意有: 
刚柔并济,方成自我:强调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与“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正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铁汉也需有柔情;做一个“柔情”的“铁汉”:强调刚中带柔,在秉持坚强意志的同时,也要展现出自我的人性情感,表达出自我的人文关怀。如关羽刚强中对“义”这一柔情的坚守。 
秉持中庸,造就和谐自我。 
2. 强调意蕴。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材料中,有三个重要概念需要特别强调,即“内心柔软的东西”,“内心坚硬的东西”和“和谐的自我”。其中“内心柔软的东西”与“内心坚硬的东西”,从材料的组合方式上看,字面逻辑上互相矛盾的文字,在一定范畴下都存在充分的思辨性与合理性。前文已经提到,“坚硬的东西”可指代一种意志(如:刚强,果敢等),也可以是指一种信念(如坚持追寻理想等),或是一种精神(如坚持原则等),甚至也可以指人性的弱点,如自私、冷漠等意义;“柔软的东西”属于主观情感类的范畴,可指代情感(如:温柔,善良,有同情心,宽容等),或指代道德品质。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出材料中几个关键内涵所确指的意蕴,明确写作方向与重点。 
3.选好素材。素材是一篇好作文的血肉,再确定立意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素材,充实作文,才能够真正地是我们的作文做到“内容充实”。选材选择的前提是确定立意,那么针对不同立意,便会有不同的素材选择。素材的选择要遵循有针对性,典型性等原则。针对今年上海的作文材料,可选择的论据有:蔺相如渑池会上对秦王的“刚”(坚硬的东西),与国内对廉颇的“柔”(柔软的东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柔”与“刚”,……他们都懂得正确对待“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最终都造就了“和谐的自我”。 
4. 明确辩证。“坚硬的东西”(刚)与“柔软的东西”(柔)的关系:(1)相对相反的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2);相生相伴的关系:人生中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3)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的“柔”有时候本身就是一种柔;在一个人身上,面临大义原则是需要“刚”,而对别人的退让容忍时则需要“柔”(如蔺相如);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会不堪一击变成了柔软。 
【复习启示】 
1.先模仿,后创造。每年高考过后,上海市教育局会将本年的不同档的作文进行汇编,这可以说是上海考生最好的作文教材。其中搜集了本年不同档的作文,并配有名师解析。新一届高三考生可以从中鉴往知今,学习其中优秀作文的亮点,吸取其中差作文的教训,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 
2.重视课本。高中三年,我们一直忽略了课本是我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工具。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中,蕴藏着无数有待我们挖掘的宝藏。其中各个重点篇目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尤其是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都是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素材借鉴的。 
3.注重积累,读写结合。注重两种文本的阅读:一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时文,二是名家经典散文或小小说。品味经典文章的思想、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将时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融入自己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4.知己知彼,进行适度有效地训练。了解高考命题选材,构思和题干设计大致规律。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提高审读题干的能力,二是答题的要点意识,三是语言表达上的简洁明了。在整体训练基础上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提升应考能力。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