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必知的国学常识-汴京保卫战介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23 18:06:05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国学常试呢?今天学大网的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必知的国学常识-汴京保卫战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学大网。

童贯攻辽燕山不下,暴露了宋军将庸兵弱战斗力低下的实质,阿骨打和金将领们,于是萌生灭辽后攻宋的决心,阿骨打在追赶辽天祚帝战斗中,因征战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病殂于行军途中。这位反辽暴政的民族英雄终年五十六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闪耀着伟人的光芒。阿骨打逝世后,由他的弟弟吴乞买继位,史称金太宗。金太宗汉名叫完颜晟,是位精明能干的君主。在金太宗袭位时,宋朝廷曾派专使至金,朝贺太宗完颜晟登基和吊唁金太祖阿骨打逝世。当时使者赵良嗣曾要求金归还河东诸州,金太祖鉴于自己初登皇位,有结好宋朝的打算,答复了宋朝使者的请求。这时,宗望从前线归来,认为三河之地不应归宋。

并声称宋军在燕山扩军备战,缮械积粮,大有挥师北进之势。我们不应将三河险要之地拱手送宋,而且我们还要攻打汴京,打过长江,统一天下,称帝中原。金太宗采纳了宗望的建议,不归三河之地于宋。在赵良嗣的再三请求下,金国只归宋朔、武二州,条件是宋每年必须向金交纳粮食20万石。在宗望的煽动下,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八月,金分兵二路,由宗望、宗翰分别帅军,南下攻宋。他们打着宋收留叛将张觉,背约不与交好,不交20万石粮食为由,以数十万大军杀奔汴京和太原。最可恼的是宋最高军事指挥官,当时正在太原前线的童贯,听到两路金兵冲杀来时,他竟不敢抵抗望风而逃,命令自己的人马随已后撤,仓皇撤回京师。当时太原府守将张孝纯认为不宜撤兵,满腔热血恳切劝阻童贯率兵迎敌,甚至哭谏,说:“现在金人撕约,背信南侵,数十万大军压境,公当坐镇指挥,抗击金兵,安定人心,设防守险,拒敌于边关,岂能后退。不若此,京师将不可保!”童贯大发脾气,喝斥道:“我受命是来视察边防的,不是来此打仗的,要是让我打仗,还要那守臣、将校干什么?”然后率领人马逃之夭夭。孝纯伤心的说:“主帅若此,贪生怕死,士卒将如之何,国家必亡呀!”张孝纯刚正之士,精忠报国,以必死之决心,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决不愿撤兵自保。他满腔热血,激励士卒死守太原,与祖国土地共存亡。宗翰指挥的西路金兵顿于坚城之下,受到阻击,不得前进。东路金军由宗望、宗弼(名字叫兀术)指挥。宗望、宗弼都善于用兵,知兵机,收民心,不杀降卒。

在燕山攻宋战斗中,初战告捷。但宋军将士据城自守,宗弼采取离间之术,派说客对守城大将郭药师说:“宋朝皇帝,荒淫无道,奸臣用事,贬黜忠良,大兴土木,不恤边卒,民怨沸腾,尤其对降将士卒,不当人看,时存翦除之心。金主仁厚,宽仁容众,不念旧恶,将军如能弃暗投明,愿委重任,禄爵有加,决不食言。”本来郭药师对宋朝廷杀害投诚的辽将张觉就气愤填膺,加上宋弱金强,郭药师也是最善于看风头的人,不讲名节、忠义的人。他分析自己面前的情况:大敌当前,金人能征善战,若迎战拼杀必会付出巨大牺牲;而如若不战而降,则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何况宋朝廷昏庸,难以依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奶便是娘,活命要紧,他经过反复盘算,决意投降金国,愿为前驱。双方约定,当金兵攻城之际,献城投降。当宋燕京主帅蔡靖第二天与金人出城战斗时,郭药师闭门不纳,蔡靖被击溃,郭药师率燕山数万骑兵投降,金帅令其充当先锋向导,向宋汴京方面进军。宋军第二道防线的将士,一大部分是招收燕云一带的汉人青年,名曰汉儿。因辽、金交战,他们当时无家可归,为了防守6州,宋招兵10万人,将他们安置在边防,防御金国南侵。宋当初对他们待遇优厚,供应充足,后来粮食供给日渐奇缺,并遭受宋守将的歧视和凌辱。于是他们早已产生叛心。由于他们人数众多,作战勇敢,金人看到这是金、宋交战中可以争取的势力。于是,金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想办法争取他们倒戈。宗望、宗弼大军每到有汉儿守卫的地方,便拉拢收服,所以很顺利的招降了他们。因此,东路金军也很快地不费大气力地攻破了宋黄河以北的一、二道防线。又在熟悉宋军内部情况机密的降帅郭药师的带引下,向前疾进,一天一夜三百里,竟没有遭遇宋军的有力抵抗。宋朝廷和将帅们当初原以为郭药师战斗力强,其士卒又骠悍善战,有近10万精兵,加上10万汉儿作战勇敢,北疆无虞,疏于战备,更不关心士卒生活疾苦。所以在郭药师反戈、汉儿投敌后,北疆防线一溃千里,金兵仅用数十天时间,就顺利进兵至京畿附近。

无怪乎金军元帅宗望得意的对金太宗说:“自郭药师降,益知宋之虚实,请以为燕京留守,及董才降,益知宋之地理,请任以军事。金主俱赐姓完颜氏,皆赏以金牌。”金兵南下势如破竹,边关失守,情势紧急,边警一日三报,惊呆了徽宗皇帝,他连忙召开文臣武将商议对策。这时的宋朝延,满朝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噤如寒蝉,鸦雀无声。冷清、沉默、可怕,其实这时在朝庭的人们中,有三种思想在各人的脑海中回荡沸腾,即以徽宗为首的禅位溜之逃跑思想;保存官位投降金人,苟延残喘思想;坚决抗战、打败金人思想。最后徽宗推说年迈倦于勤政,禅位于太子(钦宗),趁金兵尚没打到汴京之前数天,同蔡京、童贯、高俅等亲信近臣,带2万人马以巡幸为名,到江南游山玩水逛妓院去了,宋徽宗坐上了名符其实的太上皇座位。另一派是以张邦昌为首的主和投降派,千方百计地诱钦宗投降金国,讨好金人,作金国的傀儡。最后一派是在战时,被擢任为丞相,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决心以死捍卫祖国,以战为主,积极加强战备,但也不排除在不失国土条件下的议和。朝野对金兵南来形势估计不足,认为还是与历史上辽人澶渊之盟、付岁币而已。但也采取了政治上、军事上的对策:如让朝廷下罪已诏,罢除苛政,惩办蔡京等误国奸佞、召种师道、姚古带兵入京勤王等。

这里最值得提出的是钦宗继位后,为了防守浚州河桥,派遣何灌带兵2万,同梁方平共守浚州河桥。士卒未经训练,骑在马上,双手按着马鞍缓慢而行,不敢放手,人皆笑之。试想这样的骑兵怎能与近十万来去神速,飞渡关山的金军骑兵作战呢?内侍梁方平更是怯敌畏死。他负责镇守大桥,在只望到金兵旗帜时,就吓得魂飞魄扬,急忙令士卒烧黄河上的桥梁,竟置部下数千人于桥北而不顾,望风而逃。何灌军也一触即溃。可惜呀!黄河天险,南岸竟无一人守卫。金兵到黄河边,仅靠数只小船,往返运载骑兵,一直运了5天5夜才将骑兵运完。步兵一直待在河北,无怪宗望得意的说:“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得渡哉?”[23]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来到汴京城近郊,屯兵马于牟驼岗,不费矢簇,便获得宋朝廷军马2万匹,粮食草料无数。这些军粮相反的资助了金军,为金军旷日持久围攻汴京提供了军资保证,加剧了宋抗金战争的严峻和国家遭受灭顶之灾的程度。本来金军最大的弱点是孤军深入,军无辎重,因敌就粮,如果顿于坚城,四方无所掠获,被宋军断其粮道,这将是很危险的。孤军深入而无辎重相随,为兵家大忌。金军统帅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们很是神速,力求尽快解决问题。这时李纲所指挥守城部队约10万人,如果不是童贯带走2万人马随从徽宗,能动用兵马不下20万人。加上后来各路勤王部队20万人,宋军在兵士数量上显然占着优势。如果宋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无论金骑兵如何骁勇,也会使他们顿于坚城之下,使他们长于野战的优势无法发挥,再不断骚扰切断他们的粮运供给线,如此,金将不战自退,宋胜金败大有可能,金兵纵然有铁骑骁将,宋有坚城,双方胜负实难以预卜!

可惜,这时的钦宗皇帝,一心也想弃都城汴京于不顾,而跑到南方避难。经过李纲以死相劝,痛言:中原地不可弃,一举失措,将遗恨千古。唐代明皇入川是最好的历史鉴证。京师是人心所在,四方勤王之师所归,祖宗宗庙所在之地,国家文化典籍之府,财货精华尽聚于京师。丢汴京将失河东、河北、甘陕半个北疆,何况天下城池坚固无过汴京的,今王何去?何处城有如汴京坚固可恃的。再者,金兵骑兵迅疾,他们侦得皇帝所在,快骑猛追,数天可及,后果将不堪设想。今从行将士,父母妻子在汴。他们中途返回,何人护卫主上。李纲又说:主上若留汴京,与民生死相依,共保汴京,汴京可守,臣定尽竭驽骀之力,死而后已,誓与汴京,与皇上共存亡,牢守汴京,决无所失。这时钦宗无奈,只好留在汴京。在李纲、吴敏一帮主战派的支持下,抓紧时间进行守卫汴京的各项准备工作,将部分不坚固的城墙,进行了修缮。

钦宗亲临城上巡视,李纲对守城将士和百万居民,进行了卫国守城总动员,他入情入理地动员令和有目共睹的身体力行,使将士们涕泪交颐,人人振奋,决心与金兵死战,人在、城在;人亡、城亡。李纲又将守城事宜进行周密部署,明确责任,仔细组织官兵,密切配合,互相策应。他“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凡守战军械尽力完备,又备足了粮食,作死守计。同时又派人据守高地樊家岗,与城内互为犄角,互相策应。当这一切刚准备好,宗望率领金军便打到了汴京城下。金军攻势凌厉,他们首先想攻开汴京城宣泽门,办法是用火攻,因汴水水深流急,他们火速找来十条船,装上干柴、硝磺、易燃之物,急速冲向城门,想用船撞上城门以火相焚,然后填壕冲入汴京城,李纲亲自上城看到金军放船火攻。他迅速令2千敢死之士持长钩迎战,又令200个手持强弩的善射神箭手保卫手持长钩的猛士,羁阻飞来的火船。长钩急下,钳住火船后,宋将士用准备好的砖石,抛石沉没火船于汴河中。经过激烈征战,宗望火攻失败。李纲初战告捷,增强了守城军民的信心。宗望见火攻不成,与宗弼商议,又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准备,两天后,他们决定再次猛攻汴京。金兵于通天门和景阳门一带易于突破的薄弱地段,分别以云梯、、飞橹为攻具,令金兵蚁附猛攻。针对敌人的攻势,李纲立即调来2000名神箭手和宋军守城将士稳站城堞后边。这时金兵乘筏渡水趋附城墙,有的已上云梯,快接近城堞。李纲一声令下:“打!”守城将士一齐行动,用石击、用枪戳,滚石、檑木齐下,再远者以手炮、强弩瞄准狠击。一时间,箭飞炮响,矢石如雨,座炮雷动,爬城金兵,纷纷自城墙、云梯扑颠栽下。乘筏金兵成批落水沉溺于汴水中。双方攻守战自早晨至中午,以金军失败告终。

金军士卒死亡数千人。金军虽伤亡惨重,战斗力仍很顽强,不甘失败,又转攻其它城门。战斗相当激烈,但也同样被守城宋军击败了。激战之后的战场,双方伤亡都很重,尤其是金兵大受创伤,境况令人胆寒。那些被攻的城门上猬集了无数的飞箭,在寒风中摇晃。城下水中漂荡着金兵的尸体,人人都作了他乡之鬼。当此金兵失利的情况下,宗望、兀术见硬攻不行,便变换策略,耍起了和谈手法,企图用和谈麻痹宋方。金派使臣入宋求和,说:“金国本无意灭宋,愿意媾和,存宋宗社。”这时钦宗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之流,畏敌怯战,力主媾和,双方罢兵,而主战派将领都不愿和谈。这时宗望又以战争相威胁,说什么攻破汴京易如反掌,城破之日将要屠城。于是,钦宗被吓破了胆,说什么为全城百万生灵计,愿意割地赔款求和。尤其张邦昌为了讨好金国,捞得好处,千方百计向钦帝陈说媾和的好处,说李纲的坏话。这时的李纲鉴于四方勤王兵尚未来到,为缓兵计,也同意钦宗与金媾和,但坚持不割地,适当赔款,以与金方讨价还价,拖延时日,等四方勤王兵至,向金兵发起反击,彻底打败金兵。

宗望也反复计议:认为西路攻宋金兵,被远阻太原,不能会合。现在宋勤王大军将四合云集,孤军千里深入敌国,犯兵家之忌,他心中有点慌,急欲通过求和索取大量金宝逼诈宋钦宗割三镇劫人质,然后撤兵。形势一天天对宋方有利,大将种师道、姚平仲勤王兵自洛阳向东疾进,东方、南边勤王兵也陆续到来。种师道为宋之名将,深谙兵机,善于用兵。听说汴京被围,只身赴京勤王,走到洛阳与姚平仲相会。这时姚平仲仅带7000士卒勤王。姚平仲父与种师道是厚交,二人相见后对金兵围汴,国家百姓遭殃抱头痛哭。姚平仲说:“伯父,这7000人马,杯水车薪,岂不是以卵投石,能救得汴京之围吗?不如暂驻洛阳,以观形势,再图进取。”师道说:“君国之难,急在燃眉,存亡攸关,千钧一发,虽杯水可苏涸辙之鱼,激水之力,可翻巨石,势使之然也。今你我勤王,待而不发,反为敌笑,当今之计,应设疑兵,出敌不意,鼓众而东,冲向敌陈,迫而逼之。”平仲以师道所言甚有道理,一路上种师道列皇榜,广旗帜,战鼓声,讨伐声百里不绝,声言:种太保带兵百万,从西路赶来勤王,大军马上即至。种师道大军紧逼金军阵营,扎下营寨,金军为之胆寒,后退避之。汴京军民,士气大振,市民奔走相庆,欢迎种、姚勤王大军的到来。但此时李纲与种师道在保卫战中,军事指挥权不统一,有勤王兵共20万(包括四处勤王兵)。宋城兵10多万,内外分属,不能协同,这也是宋朝兵制的祖宗遗训了。因兵力分散,易吃败仗。为了有效抗击金军,宋守城主将临陈召集高级将领商议,决定采取深沟高垒,以老敌师,采取像周亚夫当年平七国叛乱那样,制定坚壁挫锐困敌战略,但他们不听善于用兵,一代名将种师道的劝告,为暂时勤王兵云集的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忽视了双方士卒战斗力强弱的对比。加上朝廷内部李邦彦、张邦昌投敌泄密,遂使夜劫金军大营中伏失败,士气为之大落。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派得势,钦宗也有动摇。于是罢了李纲、姚平仲的官。金军统帅宗望见机会到来,威逼宋钦宗赔款、割地,并令宋朝廷追查劫营主使人。钦宗派张邦昌等人,向金元帅宗望乞降,最后达成屈辱投降的和约。金方强迫指令:“……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衣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宰相亲王为质,……”

解李纲的职由投降派蔡懋接替。蔡懋接职后,下令城上军民对金人攻城,禁止用矢石还击他们。将士、军民气炸了肺。在太学生陈东的倡导下,爆发了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学生运动。先是由太学生数百人,在太学生领袖陈东的带领下,跪在宣德门下,向钦宗上书,上书大略为抗议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蔡懋、李棁等人给金人签订割让三镇、巨额赔款的投降条约。并为罢李纲、种师道官报不平。尤其对蔡懋、张邦昌、李棁等投敌、乞和的罪恶行径恨之入骨,指出朝廷罢李纲等主战派的官职是做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坠敌人诡计之中,是自毁长城。“……邦彦等对李纲、种师道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缘沮败。归罪于纲。”“……且邦彦等欲割地,曾不思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也,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又不知割地之后,邦彦等能保金人不复改盟否也。”当时太学生的义举,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一天之间聚集群众数万人。他们纷纷向朝廷要求,复李纲、种师道官职,并要求面见李纲、种师道。罢蔡懋等投降派官职。这时李邦彦退朝,愤怒的人群包围了他,数其罪行,有痛骂者,甚至有众人挥拳欲打死他。

李邦彦只好仓皇趁机溜走,众人蜂拥而上,打死传讯李纲与学生相见故意拖延时间的内侍十多人。他们强烈要求复李纲、种师道官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方挝坏登闻鼓,喧呼动(天)地”。“兵民骚动,至于流涕,咸谓不日为敌擒矣。”“殿帅王宗濋恐生变,奏帝勉从之太学生捍卫祖国,捍卫真理的斗争胜利了,钦宗不得已复李纲、种师道官职,让李纲、种师道面见学生和聚集的群众。群众见到车帘中的李纲、种师道后,又悲又喜的说:“果我公也,始相率声喏而散。”当钦宗罢了蔡懋的官,恢复了李纲的兵权后,李纲下令能杀敌者厚赏。众将士军民人人振奋,英勇杀敌,昼夜守卫汴梁。宗望害怕极了,加上勤王兵四面涌来,有数十万之众,有的连创金兵,杀伤严重。通过张邦昌得到割让三镇诏书和肃王为人质后,不等所索赔款凑齐仓惶退兵。“种师道请乘金人半济击之,帝不许。师道曰:‘异日必为中国患’。”“初种师道以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固坚守和议。俟姚古来,兵势益甚,然后使人往谕金人,以三镇系国家边要,决不可割,宁以其赋入增作岁币,庶得和好久远,如此三、两返,势须逗留半月,重兵密迩,彼必不敢远去劫掠,孳生,监粮草渐竭,不免北还,俟其过河,以骑兵尾袭,至真定中山两镇。必不肯下,彼腹背受敌,可以得志。”当姚平仲劫金营失败后,种师道又献计道:“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如犹不胜,然后每夕以数千人扰之,不十日,敌人遁矣!”以上在金兵攻汴,宋钦宗和宋廷将相们如能按金兵初围汴京,种师道的持久战战略,劫营失利后,采取分兵奇袭和轮番攻击的疲敌战术,以及金兵仓猝北退渡河“半济击之”的战法,都可以打败金兵。可惜宋钦宗弃而不用。难怪钟师道痛心的说:“异日必为中国患。”“御史中丞吕好内言于帝曰:‘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不听。”由此可看出宋朝廷的上下昏庸不明,不能采纳有识之人的建议,失败也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金复南下打汴京

宗望撤兵北去,汴京解围。二月,春回大地,雪融冰消,山河恢复了生机,春花吐蕊,鹊儿升上了树枝,饱经围城之难的人们绽露了笑脸。这时逃避金兵的宋徽宗也启驾北归了。他被迎回了汴京,在钦宗头上,真正做起了太上皇。钦宗赵桓如若要站队排类来说,要比乃翁强一些,骨子里含着一些励精图治的勇气。在金兵攻汴时,也曾躬亲上城,犒赏军民,靠着军民和将士的死力拼搏,总算保卫了汴京,未令京师失陷,要较乃翁赵佶徽宗好多了。如若论徽宗的长处,值得一说的地方,恐怕就是酷爱书画、音乐,还写得一手好字,总结纂编了前代的书画名迹《宣和书谱》。但这是艺术家、学者的事,作为涉猎,自不可非,但作为一国之君,失其所司,置国家于战乱而不顾,可以说已是罄竹难书其咎了。他回汴京后,不思前愆,对钦宗每事掣肘,削弱了朝廷执政的威势。父子之间互相猜忌,有时徽、钦几乎兵戎相见,朝廷上下矛盾重重。除此之外宋廷中党派斗争太厉害了。初是蔡京与正人学士之争,金军北撤后,内部不是和谐相处,又掀起了诛蔡京奸党大斗争,株连严重。蔡京、童贯等6个大奸,在朝数十年,权势庞大,网络培植亲信,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良莠皆有,忠奸皆存。尤其蔡京等人在位时身居要职,手握国家军、政、财大权,掌管国家机要。权力、能力和破坏力极大,在生死存亡的党派倾轧中,他们为一己生存,不择手段,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甚至不惜投敌卖国。这时的朝廷内部斗争异常激烈,其突出表现为主和派唐恪、耿南仲、张邦昌、王云等卖国通敌与李纲、种师道等主战派之间的斗争。当种师道为两河宣抚使时,耿南仲挖空心思,设计打击李纲、种师道等,时时向钦宗吹风,诋毁种师道年迈体衰,应告老移交兵权。为了离间主战派的关系,提出种师道的兵权由文臣李纲代替。主和派采取一箭双雕的伎俩,先是把善于用兵,因敌致胜的唯一宋廷的知兵宿将种师道拔除掉,接着又将善于庙堂决胜,而不善于上阵打仗的名相李纲送向前敌,故意让他去送死。李纲反复向钦宗申明临阵指挥,非己所长,可朝廷执意如此安排,不听李纲的谏言。李纲在朝廷遭排挤,孤立无援,百思无路可走,他深怕蹈白起抗旨的杜邮之祸,只好避难赴任,尽忠竭力。其实,沉重的对金赔款,强制性交割3镇数十州土地,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民变四起,朝廷与百姓矛盾更加日益剧烈,后来的锺相、杨幺、李成、王善等农民大起义,多系这时导致的。这时的宋朝廷主昏臣暗,大臣只知保存自己,互相倾轧,谁也不为国家着想。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朝廷根本不思备战,认为天下从此无事了,不守备,不练兵,不积谷,整日昏昏谔谔,沉迷于太平安乐之中。殊不知此时,金方正在磨刀霍霍,征集兵马,忙于外交,孤立宋国,正积极运筹着一场旨在灭亡宋国的战争。种师道、李纲虽苦口婆心,大声疾呼准备继续打仗,朝廷不仅不听,反而将李纲罢官,并进而将其挤出朝廷。“自金兵退,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纲独以为忧,上备边御敌八策,不见听用,每有议,复为耿南仲等所沮。”李纲曾伤心的对钦宗说:“……臣以愚直,不容于朝,使既行之后,无有沮难,则进而死敌,臣之愿也。”[29]种师道兵权被罢的同时,另一大将姚古也被罢黜,种师道的弟弟大将种师中战死边关。这时的大宋朝廷只剩张叔夜、宗泽二人,还不失为国之干城,但由于奸臣当道,不能被委以全权,大胆使用。就当时宋兵力分散、士气低下、战斗力不强,重要的兵力被牵制在太原和西边的宋、夏边境线上,一时难以抽回。上边曾谈到金国曾四出外交活动,金国答应给夏十几个城池,约定共同击宋。除此之外,金国征宋大军中曾有西夏以外的北部、西部附属国的军队。我们可从清人钱彩《说岳全传十八回》中可看出,张邦昌到金营三次送礼,前两次都是送给了金国所征调的外国从征军,但是《说岳全传》是清人小说,可此书与《续资治通鉴》几乎产生于同时,在某些史料方面,《说岳》史料还比较可靠些。这里扯得远了,不过以此证明,当时金国的外交活动很有效,进攻宋军的战略是相当高明的。

第二次金军攻宋汴京,是在总结了上次攻宋,东路孤军深入,西路大军被阻于太原,遭到勤王大军围攻的经验教训后精心部署的。这次金集中约数十万大军,兵分二路,形成钳势,夹击汴京。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最终目的是在汴城城下会师。因此,东路大军自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出发,经真定(今河北省定县)南下,西路自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经太原平阳(今陕西省临汾市)、郑州而东。金国兵分两路,抱定决心此次出征,必一举捣毁大宋国统治中心汴京,俘虏大宋皇帝徽、钦二君,使大宋中央政权陷入瘫痪状态,然后一举占领中原。在战略上,金首先采取西边联合西夏,为保万全,免除宋人再施离间计,利用夏人。所以,一路从西路出兵,从侧背夹击汴京。金军设置西路军的主要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便于将西路军置放于监视西夏的战略机动地区——太原、运城一线;二是以便阻绝宋西边地区军队东援,防止宋皇帝西入陕、川;三是与东路围汴大军协同作战,扫清勤王军队后,集中兵力共同攻打汴京。东路军是攻打汴京的主力军,由宗望(斡离不)、宗弼(兀术)带领,从保州(今北京)出发,直捣汴京。东路军将领总结了第一次攻打汴京的经验、教训,注意扫除宋汴京外围勤王力量,尤其重视自己的归路和供给线。在武器装备上,准备也很精细充裕,在金军一方,当时似乎就已经有了火炮。制造出云梯、吕公车、炮车等专用于攻城的器械工具,攻城技术已经相当进步。同时专门装备了车兵铁骑,名曰“拐子马”,即每三匹战马相连,人马都戴有铠甲,主要用于攻坚冲锋。本来金兵就勇猛善战,谙于骑射,且能吃苦耐劳,擅长于连续作战,经精心装备后,更具有攻坚无敌奔袭的特点。金兵两路大军约有20多万人,在秋凉气爽,草足,粮多,少阴雨,利于金人作战的气候下,举行南征。他们不给宋人以医治战斗创伤,备战设防、恢复民力、财力的喘息机会,抓紧时机向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战略进攻。而这时的宋朝君臣,却沉迷于金兵北还,和平、太平燕窠于幕、鱼游于鼎的安静之中。无怪乎金大军征讨宋檄文中说:“……奸臣辅暗主,君昏臣奸……”[30]九月金东路大军,包围了真定城。真定知府李貌和将领刘翊,率领军民昼夜守卫真定城与宗望所率金兵血战,因众寡悬殊,刘翊派人上奏求援,求援告急表章达34份,都被当时主和派首领,任宰相之职的耿南仲及同党唐恪、聂昌等所扣押不上达君主,守城将士拚死守城,天天望眼欲穿,等待朝廷救援,可朝廷置若罔闻,不问亦不救。在将士苦守40多天后终于城被攻破,李邈、刘翊英勇巷战,直至壮烈殉国。真定很快被金军占领。就在真定城破失守之时,宋廷宰相唐恪及大臣耿南仲等人不是立即采取救援,反而力主和议,并亟檄止诸军勿前,缚束本国将士抗战。“辛卯遣给事中黄锷由海道赴金议和。……是月夏人陷西安州。”[31]就在宋力主议和之际,金人却同时展开两路进攻,加上西夏也以大军配合攻宋,金兵相继连陷宋北边要塞,真定、太原失守后,老将种师道曾恳谏钦宗“檄召西、南两道兵赴阙,会师道卒死。唐恪、耿南仲专务议和,乃止两道兵,毋得妄动。遂散归,及金人傅(攻)城,四方无一人至者。”[32]因当时朝廷既遣使讲和,金人阳(佯)许而攻略(掠)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御史中丞吕好问,乃请亟集沧、滑、刑、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群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宋朝廷这种不抵抗策略,激起爱国将士及天下百姓的愤恨,无不对耿南仲、唐恪的不抵抗决策,以及投降、卖国求荣的罪恶勾当切齿痛恨,人人欲得而诛之,恨不得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百姓们满腔热血,渴望朝延能组织力量抗击金军,保家卫国。康王赵构北去议和,“行次长垣,百姓喧呼遮道至,顶盆焚香,乞起兵扼敌。”[33]当康王偕和议使者王云行至磁州城时,当时正值庙会,因人们对和议异常反感,积愤已久,众人齐集,竟一举忿怒打死王云,阻止康王赵构北行议和。与此同时,当聂昌出使河北与宗翰议和时,宋军绛城将士竟愤而将其杀死。不仅剜了聂昌的眼,而且碎削了他的肉。于此可见,人们对金人及与金人议和者是多么的愤恨。由于大宋的不抵抗主义,金兵节节胜利,北宋国家已濒临国破、家亡的危险时刻。这一年,天气特别冷,北方的大雁早已避寒南去,凛冽的北风刮得黄河岸边杨树上的枯枝纷纷落地,大河结了厚厚的冰,久旱无雨的黄土坡沙尘弥空,飘落在黄河的冰上,使大河天险成了南北无阻的坦途。北宋守河士卒穿着单衣,加上将领只顾自己喝酒取乐,疏忽于防守,宗望时刻窥视宋军防备空虚处,准备乘虚进攻。终于他发现恩州(今山东省武城一带)古榆渡,是一个可以突破的地方,于是帅10万铁骑,连夜驰过黄河,顺利地跨过这一天险防线。十一月初,宗望、宗弼率军自大名一路攻杀,很快便进攻到汴京城下,切断内外,迅速包围了汴京城。这时汴京城内只有守城士卒7万人,由姚友仲、辛丞宗二人指挥,唯一能相依的外援是河北、康王、宗泽等诸将所统率的部队。此时,守城士卒虽然不多,但抗战声势高涨,主和议的投降派李回被罢职,汴京仍可图存。当时宋钦宗约宰相唐恪巡城时,守城将士怒不可遏,人人切齿,想击杀唐恪。唐恪大惊失色,慌忙逃下城去,归回府中,趁机撩下担子,转为幕后,让代理人何栗接替了他的职务。在这危险时刻,南路总指挥张叔夜带军赶来勤王,到达汴京城下,守城军民感到少安,增强了守卫汴京的决心。

于此同时,金西路宗翰所指挥的十万大军已攻下太原,来到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守将商议死守平阳城南的回牛岭。回牛岭山势险峻,壁直入云,可俯击平阳城,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平阳守将率士卒日夜守护,金军仰望岭上为之胆寒,俳徊不敢进。回牛岭成了平阳的天然屏嶂。可惜当时宋军军粮奇缺,守岭士卒每人只给豌豆二升(约3市斤),后来连豌豆也不给了,只发给不能吃的陈麦。守岭将士笑着说:“我们生命这么不值钱吗?冒奇寒,别妻子,抛头颅,连饭也吃不饱!”于是心中忿恨,自行溃散。宋平阳守将刘琬逃跑,平阳失陷。宗望越过回牛岭,挥师连下隆德、泽州。这时宋名将种师道,年老带病指挥作战,心力交瘁,以身殉国。宋国失去了唯一一位可依为国之干城的一代良将。种师道身死疆场之后,宗望便毫无阻挡地挥军疾进。十一月中旬,宗翰也率西路军,迅速地向汴京战略目的地会师,所向之处,宋军将领皆弃城溃逃,远近相望,络泽不绝。一天宗翰来到汜水县黄河边,黄河南岸有宋宣抚副使折彦质带兵12万和原来的1万骑兵,防守黄河,金军派侦察骑兵数十人前去侦察,回来后向宗翰汇报,说:“南兵军容亦盛,人数众多,不可轻视,更不能轻易渡河。”宗翰与部下商议战斗事宜,这时部将洛索说:“南兵虽多,不足畏也,与之战则胜负未可知,不若加以虚声,尽取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众以为然,黎明河上之师悉溃,金军遂长驱而南下。闰十一月,宗翰西路大军会师汴京城下。这时宋钦宗面临危急想起了当初主张抗金的宰相李纲,认为和议失策。他命人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可是,为时已晚了,金军20万大军将汴京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汴京城只有7万战斗力低下的军队守城,众寡太悬殊了,加之天公不作美,奇寒、大雪,久阴不晴,阻断了河北、康王、宗泽的救援大军和其它勤王部队。金军趁有利天时,宋援军难至的有利战机,集中火力向汴京城展开猛烈进攻。宋钦宗无奈,只得下决心矢志守城。他身披盔甲,亲自督战,把自己的御膳让给守城军民吃,自己吃一般的饭。有时骑马巡城,立在泥水中。军民看到君王如此,都十分感动,将士有流泪者,因之士气大振,士卒民人皆感奋,摩拳擦掌,誓死与城共存亡。将军张叔夜屡立战功,将军刘延庆在东城区制作火炮,以机发石,名九牛炮,甚至磨石、石硙(一种舂米石器)都能抛掷,连连命中金军云梯、人马和一切攻城器具。金军攻东城区,不能得手,又转攻南城区,用大木屋,上蒙牛皮,下施巨轮,众军推之以防炮、防箭,盛土填壕,城南区河水为之干涸,金军于其下叠(筑)桥以作通道,接近城墙。宋军将领姚友仲指挥敢死将士,下城布置大炮、强弩,向金军猛击,又于城上缚虚棚以自蔽射敌。宋军士卒人山人海向敌猛射,箭矢如雨,使金军叠桥寸步难进。金军也不罢休,“盖造火梯、云梯、偏桥、橦竿、鹅车、洞子诸攻城之具。”[34]在北门,金军以鹅车(其形如鹅,鹅车脖子可长高数十丈,下置轮,鹅身重,乘车缘鹅脖登城。)、洞子(如木屋,下有轮的战车,上施牛皮,防矢石,以接近城壕。)攻北城,军士射以九牛弩,一发而贯3人。值得提出的是,这时金军已经能够“以飞火炮燔楼橹。”说明金人此时已开始在军事领域使用火药炮,这是从弓箭进入枪炮的开端。又“筑望台高百尺下觇城中。” [35]这些说明金军当时在军事科技方面已远远进步于世界。

攻守汴京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宋、金双方都接近筋疲力尽。宋军“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唯卫士3万,然亦十失五六”。加之大雨雪,“大寒,士卒噤战,不能执兵,有僵仆者,帝在禁中徒跣祈晴,丙午雨木冰。”宋勤王兵因大雪被阻,赶不到汴京以救燃眉,宋军体质耐寒比不上久处北方的金军,防寒设备衣裘也不如金军,跣足祈晴反而大雨木冰(溜冰结树枝)。自然现象,决不是祈求可扭转的。而军士战死伤亡,减员严重,只剩下3万老弱残兵了。当然金军处境也十分困难,天大寒,异地作战,军粮奇缺,岁暮战士思归,但宗望、宗翰善于机变,向宋军借粮,以允宋媾和相要挟,自然宋人借以粮饷。“是日……金人复遣萧庆等来贷粮,且议和。” [35]张叔夜听说金军在南城区,用火炮、飞石击楼橹,城内防御设施多被命中。于是,张叔夜与将军范琼带数千士卒冲向金营,准备焚其炮架,金以铁骑拐子马迎击。宋军见拐子马身着铁甲,三马相连,成排猛冲,凶悍异常,纷纷溃退,互相践踏,坠落护城河淹死达千人之多。金军使出了绝招,宋军受挫,天气非不转晴,又刮起了怒吼的北风,下起了大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平地深数尺,昼夜不止。当初,宋宰相何栗和兵部尚书孙傅听街巷中传语:有郭京者能施六甲之术,可生擒金二帅,杀绝金兵。

孙傅访寻到郭京,对之深信不疑,敬而神之。郭京说用神兵七千七百七十九人,只要年龄合乎六甲者,条件优厚,经召选十天凑齐。郭京神态自若,自吹所向无敌,其实郭京所录人选多为市井流氓,无赖之徒。这时汴京军民守城战斗十分激烈,郭京却谈笑自若,傲气十足的说什么,要择吉日,只用三百神兵,可致天下太平,杀退金兵,直追金兵老家阴山脚下。当时何栗、孙傅尊之、宠之,信若神仙。当叔夜军因拐子马相阻,在南城淹死一千多名士卒后,又值大雪不止,东城区副守将辛亢宗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又非常狂妄,目中无人,根本不把守城当回事。辛亢宗言行激起众怒,被守城民众击杀后,宰相何栗等害怕民众,下令罢百姓参战守城。因此,这时张叔夜、何栗想拿出所谓的神招,让郭京神兵破敌。最可悲的是张叔夜、何栗太信任郭京了,在大雪纷飞,城上守城兵士寥寥无几的情况下,远避不得窥视。大开城门,出神兵攻金军。因奸细告密,金兵回翼林立,鼓噪包围了上来,神兵大败之时,张叔夜要急闭城门,郭京认为原形暴露,就骗张叔夜说要自己亲自出城作法。他下城后带领神兵逃跑了,金兵拥众乘虚踏上架梯登城,汴京终于被金军攻克。城中一片混乱,历时160年的北宋王朝于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灭亡了。徽、钦二帝及后妃,三千宫眷和随行大臣都作了金军的俘虏,被押往金国。宋著名政治家吕本中在其诗文集《东莱集》中追述汴京沦陷,目睹情景时写道:“城北杀人声彻天,城南放火夜烧船。江湖梦断不得往,问此君住何因缘?窜身穷巷未如玉,翁寻湿薪媪爨粥。明日开门雪到檐,隔墙更听邻家哭!”徽宗崇道,将、相信神,不恤民强军,兵败被虏,罪所应得。钦帝城破时连呼:宰相误国,悔不听师道袭敌之言。[36]这时后悔也是徒然,失在无备,信任群奸。

以上就是必知的国学常识-汴京保卫战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看了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些知识有深刻了解。谢谢阅读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